逄蒙学射于羿,尽羿之道,思天下惟羿为愈己,于是杀羿。
孟子曰:“是亦羿有罪焉。公明仪曰:‘宜若无罪焉。’曰薄乎云尔,恶得无罪?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,卫使庾公之斯追之。子濯孺子曰:‘今日我疾作,不可以执弓,吾死矣夫!’问其仆曰:‘追我者谁也?’其仆曰:‘庾公之斯也。’曰:‘吾生矣。’其仆曰:‘庾公之斯,卫之善射者也,夫子曰“吾生”,何谓也?’曰:‘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,尹公之他学射于我。夫尹公之他,端人也,其取友必端矣。’庾公之斯至,曰:‘夫子何为不执弓?’曰:‘今日我疾作,不可以执弓。’曰:‘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,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。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。虽然,今日之事,君事也,我不敢废。’抽矢扣轮,去其金,发乘矢而后反。”《孟子·离娄下》
译文
逄蒙跟着羿学习箭术,把羿的技术都学到了,就想着天下只有羿的射箭技术能够超过自己,于是就把羿杀了。
孟子说:“这件事羿本人也有过错(他选错了人)。”公明仪说:“羿应该没有过错吧。”孟子说:“只是说轻微罢了,怎么能说没有过错呢?郑国派子濯孺子侵犯卫国,卫国派庾公之斯追讨。子濯孺子说‘我现在疾病发作了,连拿弓的力气都没有了,我死定了!’又问赶车的随从‘是谁在追我?’随从说‘是庾公之斯。’子濯孺子说‘那么,我还能活命。’随从疑惑地问道‘庾公之斯,是卫国的射箭高手,先生却说我还能活命,为什么?’子濯孺子说‘庾公之斯的射箭技术是向尹公之他学的,尹公之他又是向我学的
此文先写逄蒙学射箭于羿,技艺学成后却背叛杀害师父。而孟子认为羿本人也有过错,因为选错了人,子濯孺子病中遇追兵,得知是徒孙庾公之斯后安心,因信其品德,庾公之斯果然不忍以师门技艺加害师祖。这则故事反映了技艺传承中道德的重要性,技艺虽高,若无德性,终会酿祸。
栾盈出奔楚。宣子杀羊舌虎,囚叔向。人谓叔向曰:“子离于罪,其为不知乎?”叔向曰:“与其死亡若何?诗曰:‘优哉游哉,聊以卒岁。’知也。”
乐王鲋见叔向曰:“吾为子请。”叔向弗应,出不拜。其人皆咎叔向。叔向曰:“必祁大夫。”室老闻之曰:“乐王鲋言于君无不行,求赦吾子,吾子不许;祁大夫所不能也,而曰必由之。何也?”叔向曰:“乐王鲋从君者也,何能行?祁大夫外举不弃仇,内举不失亲,其独遗我乎?诗曰:‘有觉德行,四国顺之。’夫子,觉者也。”
晋侯问叔向之罪于乐王鲋。对曰:“不弃其亲,其有焉。”
于是祁奚老矣,闻之,乘驲而见宣子,曰:“《诗》曰:‘惠我无疆,子孙保之。’《书》曰:‘圣有谟勋,明征定保。’夫谋而鲜过,惠训不倦者,叔向有焉,社稷之固也。犹将十世宥之,以劝能者。今壹不免其身,以弃社稷,不亦惑乎?鲧殛而禹兴;伊尹放大甲而相之,卒无怨色;管蔡为戮,周公右王。若之何其以虎也弃社稷?子为善,谁敢不勉,多杀何为?”宣子说,与之乘,以言诸公而免之。不见叔向而归,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。